前些日子,跟朋友一起拍了部低成本的微電影「怪人 Weirdo」,去參加遠雄舉辦的金險獎比賽,很幸運地進入前 40 名。(2020/6/27更新)
剛好最近有點時間,於是就把我的製作過程簡單紀錄一下,供其他人或者是未來我做參考吧!
在開始之前,先聲明一件事。
以下方法絕對不是最專業的做法,如果你的本科是學拍片或影視相關,那我的方法對你來說應該很粗糙;但如果你跟我一樣,是非本科系、但有興趣拍片,那我的製作流程你不妨可以參考一下。
1 事前製作
「事前製作」包括發想故事、寫劇本、繪製分鏡表、找場地、找演員、準備道具、準備器材等等。
這可以是一段很漫長、很嚴謹的過程,但對於初學者來說,有的時候全部事情一起想也沒什麼關係,最重要的是「不要卡住」。
卡住的時候,要趕快釐清問題、發想、收斂,不然很有可能這部片就胎死腹中了。
以「怪人 Weirdo」這部片來說,我們的目標很明確,就是要報名「金險獎」。所以我們先確認了報名該獎項的時程、格式要求等,然後再去看他們歷屆優選作品。

(這部影片的風格真的好酷阿!但我就是拍不出來qq)
1.1 劇本發想
確定了主題後,接下來就要來思考劇本的內容了。
在這個環節,我們用了一個很簡單的發散與收斂的過程,來建構劇本大綱。
- 根據主題寫出盡可能多的關鍵字
- 各自解釋自己的關鍵字
- 投票、過濾掉不重要的關鍵字

這個過程中,最重要的是「不要否定別人的想法」。
試著在別人的想法上加上自己的想法,最後如果內容太多,再想辦法刪減。
不要一直打槍別人,說「這個拍不出來」、「這個很瞎」之類的,在「發想」的階段,最重要的「發想」這件事,所以的預算和限制可以先暫且不討論。(雖然我知道滿難的…但就盡量不要打槍ㄅ)
1.2 故事大綱、架構
發想之後,接著是要把故事寫下來。
基本上,就是把你想要拍的段落和橋段用文字表達出來,有點像是故事大綱,但需要包含一些細節。
以「怪人」為例,以下是我們的故事大綱。

接下來,可以再把整個故事的架構寫得清楚一點,用段落來區分。

1.3 分鏡表
接下來!終於要進入到重頭戲啦!我覺得拍影片「分鏡表」真的非常重要!值得我每句話都用驚嘆號!
先澄清一件事,繪製分鏡表最大的阻礙經常是,「覺得自己畫的分鏡表不好看」、「自己不會畫畫」之類的。
這裡必須要強調一點,「分鏡表」其實不用畫得很好看,「火柴人+幾個線條』也能做到很好,重點是你的團隊能理解就好。
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分鏡表的細節,可以去看看這個我之前翻譯的影片,看完之後應該就會對分鏡表有初步的理解了。
以「怪人 Weirdo」為例,我先用post-it繪製了一個很粗糙的分鏡表,如下圖,然後貼在牆壁上一個一個討論,看哪邊要刪減、哪邊要增加。

即使是像「怪人 Weirdo」這樣3分鐘的影片,討論起來也要花不少時間,但相信我,這個過程非常重要!
如果在分鏡表時期,整個團隊沒有共識,那之後拍攝或後製,就會變得很糟,尤其是如果你的預算跟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,花多點時間在分鏡表絕對是必須的。
改完之後,就可以再用excel或google sheet將分鏡表記錄下來。

現在也有很多線上服務可以幫你快速繪製分鏡表、鏡頭清單等等,我這裡簡單列出幾個,你也可以嘗試看看喔!(雖然我個人是沒用啦ㄏㄏ)
- storyboardthat: https://www.storyboardthat.com/
- studiobinder: https://www.studiobinder.com/
1.4 演員、道具
接下來,就是個很需要靠朋友的環節了。
如果你剛好有認識一些很喜歡表演的朋友,或者是你覺得誰很適合演戲,不妨就直接問問他要不要來拍個戲,反正被拒絕也沒什麼損失。

雖然我們身邊的資源有限,但還是要盡可能挑選符合角色個性的人來演。
根據《一學就會的拍片課》所說,「演員」佔了整部片的85%,其他配樂、燈光、運鏡等等不過才15%。
由此可知,「演員」真的是一部影片要成功很重要的要素。
至於「道具」的部分就比較簡單,先列出需要用的道具,或買或借,反正想辦法在拍戲當天生出來就對了。
1.5 場地
場地是個很重要的問題,身為一個低成本拍片團隊,你不太可能去租一個攝影棚或是場地,所以就只能使用現成的空間。
以「怪人Weirdo」為例,我們使用的拍攝場地是公館的河堤。
那是個開放空間,拍攝的部分是沒什麼問題,但傍晚會有很多人來運動,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要想辦法避免拍到不相干的人。
在公共場合拍攝,可能會面臨一些突發狀況。
譬如被警察趕、燈光設備突然故障等等,所以務必要記得拍攝前去場勘一下。(雖然有些突發狀況也不是場勘可以避免的…)

如果你有認識的場地、學校教室、打工店家,不妨就去問問能不能讓你使用吧!反正還是同一句話,「被拒絕你也沒什麼損失」。
最後,根據不負責任的個人意見,找場地可以歸納成幾句話。
1. 私人場地比公共場地好
2. 室內比室外好
3. 白天比晚上好
這裡「好」的意思是比較「好」拍、比較不會有意外發生。
但當然啦,如果你想的片中有其他想拍出的感覺,那就是另當別論了!
2 實際拍攝
一旦做好事前製作後,實際拍攝相較之下就簡單許多。
你只需要把分鏡表上的所有畫面都拍出來就好了。
拍的時候,其實不用按照時間順序拍,我個人比較建議按照「場地」拍,同一個場地的鏡頭一起拍,這樣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。
拍的時候記得把分鏡表印出來,拍過的鏡頭就劃掉,這樣就不用擔心有畫面沒拍到啦!
除此之外,拍攝的畫面也要記得編號,可以在開拍前加入簡易的打版,不然後製時會很分得很辛苦。

最後,最重要的是,要懂得隨機應變。
你必須要很清楚自己的劇本、分鏡表,如果遇到突發狀況,才能快速找替代方案。
這當然也跟你「事前製作」的詳細程度有關。
身為一個低成本拍片團隊,意外隨時可能會發生,譬如說,突然下雨、相機突然壞掉、突然有道具不見等等。
所有的「事情製作」,包括分鏡表、場勘等,都是在降低這些意外發生的可能性,而藉由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,也會讓你更有機會拍出好的作品。

「怪人Weirdo」這部3分鐘的微電影,我們一路從晚上6:30拍到半夜12:00,大約拍了5個半小時,雖然聽起來好像拍了很久,但我們還是拍得很趕,因為每個畫面都重複拍了好幾次。
老實說,我覺得我們已經拍得算快了,基本上就是一路照著分鏡表拍下去。如果沒有分鏡表或事前場勘的話,時間肯定又要再拉長許多。
所以再次強調,「事前製作」真得很重要,它是讓你能順利完成影片的重要幕後推手。
3 影片後製
這個部分,我覺得我能提供的技巧有限,畢竟我也不是真正學拍片的,我唯一能提供的大概就只有製作流程。
- 將拍攝素材編號
- 將素材按照分鏡順序進行粗剪
- 加入合適配樂、音效
- 調色
- 輸出
然後,就結束了。
才怪咧,哪有這麼簡單!
這個過程其實會花費大量的時間(還有CPU跟GPU),而且並不是個線性的過程,也就是說,你可能在加入配樂之後,才覺得整個編排要調整,然後就要重調,甚至整個重來也有可能。
幸運的是,身為一個低成本拍片團隊,你應該不太會有時間補素材、或是有其他多拍的片段可以使用。
你手上有的素材,應該就是分鏡表上有的畫面而已。
所以阿,再次強調,分鏡表真的非常重要的!
以下我就簡單分享幾個我這次後製時的心得吧!
1配樂很重要!配樂很重要!配樂很重要!
「配樂」這件事,應該是我這次學到最重要的一課。
一直到送出前的那一刻,我都還在想要怎麼讓配樂更好,或者是,應該要用怎麼樣的音效。
「配樂」這件事,其實應該要在「事情製作」的時候就先決定好,因為配樂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到整部片的情緒。
好的配樂可以讓你上天堂;爛的配樂則會毀了整部片。
2將你的作品傳給「打槍者」跟「支持者」看
我們都知道,為了要讓作品更好,你需要很多別人的意見,也就是說,你需要把你的作品傳給別人看。
但很多時候,自己的作品被人家批評會很難受。(即使對方是無心的也一樣)。
所以我的作法很簡單,那就是把作品同時傳給兩種人看。
第一種人,是很會挑剔的人,當然這些缺點要是具體的、而不是隨意批評。
這種人可以讓你知道你的作品哪裡不足,幫助你把作品變得更好。
第二種人,是很會說好的一面的人,也就是很會讚美你的人。
這種人可以讓你在面對批評時不至於太難過,幫助你建立信心,也讓你知道你的作品好在哪裡。
3打光很重要
這次拍攝算是我第一次嘗試夜晚拍攝,其實本來我們是有打光的計畫,但因為我的光源太弱、再加上拍攝當下有點混亂,所以後來就沒有打光。
這件事,讓我後來在後製時非常為難,因為不管怎麼調,臉都是黑的,什麼東西都看不到。
所以很重要的是,「拍攝的主體一定要打到光」,不管是正光、側光、還是背光都行,一定要有光讓主體的輪廓顯現出來,這樣整個畫面才會有內容。
4 拍攝成本
這次拍攝除了要參加比賽外,還有另一個重點是,我想知道我做這樣的一部微電影,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和金錢。
所以,在整部片完成之後,我就簡單紀錄了一下我所花的時間和金錢,如下圖所示。

基本上,後製花了超過一半的時間,但如果「配樂」這件事有事情討論好的話,花的時間應該可以再少一點,因為後來很多時間其實是花在配樂上。
以上,大概就是我這次的拍片紀錄。
大學4年,拍了3部微電影,時間都是在每年5月的時候。
有時想想也挺困惑的,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在這些看似沒什麼實際價值的事情上呢?
但好像也正是因為沒什麼做這件事沒有實質報酬,讓我更確定這件事是我喜歡做的。
即使參加比賽沒得名,我也會想再次體驗這個很累、卻也很有收穫的流程,我也還是會享受那些在深夜的電腦螢幕前、一點一滴把各種素材串聯起來的過程。
最後,謝謝所有在拍片路上給過我建議、幫助的人,也謝謝到現在都還沒放棄的我自己。
祝我們以後都還能快樂地拍片。
